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机电行业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国内首个机电综合研发中心在京揭牌

  • 发布日期:2020-12-24 15:53
  • 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 新闻资讯区域:全国
  • 浏览次数21
  • 留言咨询
 
详细说明
 原标题:国内首个机电综合研发中心在京揭牌

气流实验室。 通讯员供图

研发一号楼。 通讯员供图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刘宇太、张鑫、陈青艳)用肉眼捕捉气流,观察人体呼出的气体经由怎样的运动轨迹排出室外;如整备F1赛车般精准测量建筑运维中的百余项数据,统合、分析、探索建筑节能化发展可能……12月17日,中建三局一公司北京技术研发中心在北京市大兴区揭牌成立,笔者在现场目睹了一项项建筑“尖板眼”。

专家参观中建三局一公司北京技术研发中心。 通讯员供图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秘书长李菲,清华大学国家计算机学院教授杜明芳,中国建筑技术中心主任黄刚,中国建筑科技研究院环能院副院长孙峙峰,中建三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琨等百余位行业专家学者出席。

研发中心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梦狐竹纤维工业园区,建筑使用面积4500平方米,包括精益建造、智慧建造、数字化生产等展示区,是国内机电领域首个集科研、办公培训、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发中心。

野战预制加工平台。 通讯员供图

联想机房运行。 通讯员供图

“室内气流流向的可视化还原,在电子洁净厂房、高等级传染病医院等高端厂房和科教文卫建筑施工领域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中建三局总工程师张琨介绍道。全环境气流可视化环境仓由中建三局一公司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合力共建,清华大学江亿院士团队参与课题研究,在国内尚属首个。环境仓可还原高洁净度芯片厂房、手术室等稀少场景,模拟气流轨迹,与CFD计算数据对接进行处理分析。“电子洁净厂房、传染病医院等专业建筑的核心功能区多数具有对气流动向的个性化需求,气流实验室可高度仿真相关场景,指导通风系统的高效施工。”张琨说。

建筑5G运维平台受到多位建筑行业业内人士关注。该平台由清华大学江亿院士团队与中建三局一公司共同运营,通过收集、分析北京大兴新机场非主基地项目、成都空港新城企业总部、宜昌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中心等项目的运行能耗大数据,指导项目节能运维。“基于我司庞大的项目资源,平台收集的海量数据还将为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支撑。”中建三局一公司董事长万大勇表示。

新机具设备展区的垃圾回收处理系统同样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这套系统利用真空压力,通过垃圾专用管道将废弃物输送至垃圾收集站,经后续处理,垃圾可变废为宝,用于焚烧发电、肥料制造等。“改传统的分散式垃圾运输回收为一站式输送回收,这大大提高了垃圾分类回收的效率,对建设绿色环保型城市有积极推动作用。”万大勇介绍说。目前,该系统已在广州金沙洲等项目应用,并申报《封闭式垃圾收集系统》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未来将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

数字化生产区,焊花闪烁,机械手臂往来纵横,一根根焊接好的钢管沿着履带被送到下一道工序,中建三局一公司自主研发的机电野战预制加工平台运转不停。该平台具有全专业、全地形、全天候、便携可移动等优点,能够实现远距离快速投放,支援海内外项目建设。“运用野战平台,配合极少的产业工人便能满足90%以上的机电构件加工需求,能够有效提升资源覆盖不足的偏远项目施工能力。”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装公司总经理丁文军介绍。该平台将计划用于柬埔寨金边机场建设,与机电专业切割中心、消防管道与预制中心、机电产品装配中心一同构成完整的机电预制加工生产链,在柬埔寨技术资源调集困难的环境下,实现快速、高质量的预制加工,切实保障施工质量。

清华大学副教授杜明芳说:“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互联网化、AI化是建筑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唯有把握科技创新脉搏,不断探索智能技术与先进建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才能开启建筑业的新局面。”
来源:荆楚网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联系方式






 
该企业最新新闻资讯

版权所有:中国机电行业网蜀ICP备20001367号-1

联系人:赵先生   

关于我们  营业执照

免责申明:站内发布的所有信息位网友自行发布,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