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辣条都开始“养生”了,我们能不老吗?
作者:左宇坤
“妈妈,我想吃辣条!”
“吃什么吃,我看你像辣条!”
这样的对话是不是经常发生在你的小时候?伴随着80、90甚至00后成长的辣条,是曾经五毛钱就能在学校门口买到的一包简单的幸福。但家长们总是觉得“那玩意儿不干净”,阻止我们的“追求幸福”的行为。
不过,小伙伴们马上可以愉快地吃辣条了!

12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从统一“辣条”类食品分类、加强原辅料和生产过程管控、倡导减盐减油减糖等六个方面对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出要求。
曾经以“不健康”闻名的辣条,也要开始“养生”了。
快乐的“吃辣条群众”或许不知道,风云诡谲的“辣条江湖”分为南北两派,演绎着同根相生又相爱相杀的戏码。
一根辣条的湘豫之争
南派辣条驻地湖南平江,以玉峰食品为代表,出台了湖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湘式挤压糕点》,以“挤压式糕点”定义本派风格;北派辣条老家河南郑州,掌门的企业为卫龙,为辣条专门制定了河南省地方标准《调味面制品》,食品添加剂参照糕点、膨化食品类执行。
看上去由不同门规平定的辣条江湖,实则暗流涌动。
2016年11月24日,宁夏食药监局官网发布抽检信息表示,生产企业为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卫龙”调味面制品因检出甜蜜素,被列为不合格产品。如按照宁夏的地方标准,辣条为方便食品,不得添加甜蜜素,而依据河南省地方标准,辣条执行糕点类标准,允许限量添加甜蜜素。

2018年8月30日,湖北省食药监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查信息称,包括卫龙、谢博士、小鹏食品、香铛铛、钟芹等多款“辣条”产品被检出不合格。卫龙公开回怼,称他们的产品遵照的是河南省地方标准,合法合规。
“全国各地区对于辣条的食品标准有着较大的差别,有的企业生产的辣条在本地符合各项安全规定,但在其他地区就面临被下架。可以看出,辣条企业依地区监管形态有所不同。”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表示。
“卫龙”还是“玉峰”,都得讲卫生
辣条的南北两派打得不亦乐乎,孩子也因为吃辣条被家长打得“不亦乐乎”。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3-2016年,辣条行业每年保持30%以上同比增长。辣条销售规模从2009年的170亿元,达到2018年的600亿元。
如此多人青睐的辣条之所以在食品界坐稳了“痛并快乐着”的地位,归根到底是因为它在食品安全方面出过太多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至2017年,短短三年,全国共有131家辣条品牌的195批次辣条被食药监管部门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